冷链物流滞后严重制约行业发展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水平已严重滞后于生鲜电商的市场需求,尤其在”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程度极低,导致行业整体呈现混乱局面。面对这一困局,京东、天猫、美肉网、顺丰等头部企业纷纷选择自建冷链物流体系,试图突破行业瓶颈。
基础设施薄弱掣肘行业发展
作为电商发展的先决条件,物流体系对生鲜电商尤为重要,但现有基础设施却难以支撑行业发展。以冷链核心设施冷库为例:
-
人均冷库容量严重不足:2015年我国冷库容量约8000万立方米,人均不足0.1立方米,远低于国际0.3立方米的平均水平
-
功能单一:现有冷库多局限于肉类、鱼类等基础冷冻储藏
-
行业分散:前十名冷链仓储运营商仅占市场10.5%份额
-
网络缺失:缺乏全国性或区域性冷链物流网络
自建冷链成行业突围必选项
虽然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瓶颈,但当前最紧迫的仍是解决冷链运输和终端配送问题。这促使生鲜电商纷纷转向自营物流模式:
-
京东:斥资100亿建设第三张物流大网
-
垂直电商:本来生活、易果生鲜、每日优鲜等纷纷布局自建冷链
-
失败案例:美味七七、壹桌网等倒闭企业也曾在物流建设上投入巨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重资产模式虽然能解决物流痛点,但也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部分生鲜电商的倒闭,某种程度上正是被高昂的物流成本拖垮。
第三方冷链服务发展缓慢
尽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第三方冷链服务商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
投资门槛高: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
专业要求严:对温度控制、仓储管理等技术要求极高
-
发展周期长:行业成熟需要较长时间积累
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生鲜电商仍将主要依靠自建物流体系来保障供应链稳定。如何平衡物流投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行业展望:标准化与规模化成未来方向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生鲜电商的竞争重点将逐渐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供应链效率比拼。那些能在冷链物流建设上取得突破,同时保持合理运营成本的企业,将有望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而标准化、规模化的冷链服务体系,终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