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在入库时首先要解决和明确的就是要存放的货位,货位确定后,我们就可以堆码,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倒运。货物堆放好后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管理,达到帐、卡、物一致。入库前通过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很容易的查询到相应货物在仓库的堆放货位信息,为相应的货物整理出空间,使得同一货物能堆放在同一货位上,提高仓库空间的使用率。
货位管理是仓库运营的“灵魂”。一个好的货位管理系统,能让拣货员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轻松找到商品,极大提升效率和准确率。
核心目标: 每一件商品都有一个唯一、合理、易查找的“住址”。
第一步:基础准备——理解“货位编码”
就像我们家庭住址由“省-市-区-街道-门牌号”组成一样,货位也需要一套统一的编码规则。
1. 常见的编码结构:
-
大区/库区: 用一个字母或数字表示。例如:
-
A
:成品区 -
B
:原材料区 -
C
:退货区
-
-
货架/排: 用数字表示。例如:
01
,02
,03
… -
层: 用数字表示。从下往上计数,例如:
1
,2
,3
… -
列/位: 用数字表示。从左往右计数,例如:
01
,02
,03
…
2. 图文示例:构建一个完整的货位码
假设我们有一个货架,它在A区(成品区),是第2排,从下往上数是第3层,从左往右数是第1个货位。
它的完整货位编码就是:A-02-3-01
[图示:一个仓库货架] ┌─────────────────────────────────────────┐ │ 排: 02 │ ├─────────────────────────────────────────┤ │ 层: 4 [ ] [ ] [ ] [ ] [ ] │ │ 层: 3 [A-02-3-01] [A-02-3-02] ... │ <!-- 重点标出目标货位 --> │ 层: 2 [ ] [ ] [ ] [ ] [ ] │ │ 层: 1 [ ] [ ] [ ] [ ] [ ] │ └─────────────────────────────────────────┘ 列: 01 02 03 04 05
(图解:通过这个结构,任何人都能精准定位到A-02-3-01
这个位置)
实际操作:
-
使用标签打印机制作清晰、耐用的货位标签。
-
将标签贴在货架的横梁或立柱上,位置要醒目,不易被货物遮挡。
第二步:核心操作——给商品分配货位(“上架”)
有了“地址”,现在我们要给商品“分配住址”。不能随便乱放,需要遵循科学原则。
1. ABC分类法原则:
-
A类商品(高频品): 销量最高的20%商品,通常贡献80%的销售额。
-
存放位置: 黄金区域——拣货路径最短、最容易拿取的地方。如:靠近打包区的货架中层。
-
-
B类商品(中频品): 销量中等的30%商品。
-
存放位置: 次黄金区域——A类货位的外围或货架的高层/底层。
-
-
C类商品(低频品): 销量低的50%商品。
-
存放位置: 储备区域——货架最高层、最角落或需要借助设备存取的区域。
-
[图示:货架区域的ABC布局] ┌─────────────────────────────────────────┐ │ ┌─────┐ ┌─────┐ ┌─────┐ │ │ │ C │ │ C │ │ B │ │ │ └─────┘ └─────┘ └─────┘ │ │ ┌─────┐ ┌─────┐ ┌─────┐ │ │ │ B │ │ A │ │ A │ ← 拣货通道 │ │ └─────┘ └─────┘ └─────┘ (最便捷) │ │ ┌─────┐ ┌─────┐ ┌─────┐ │ │ │ B │ │ A │ │ B │ │ │ └─────┘ └─────┘ └─────┘ │ └─────────────────────────────────────────┘
(图解:A类品放在最方便的中层和易到达的货位,B/C类依次向外、向上摆放)
2. 关联性原则:
-
将经常在同一个订单中被购买的商品(如:手机和手机壳)放在相邻或相近的货位,减少拣货行走距离。
实际操作 – 上架流程:
-
收货: 商品到达仓库。
-
验货、贴SKU码: 为每一件商品贴上唯一的SKU码(商品身份证)。
-
查询系统: 通过PDA或电脑查询WMS(仓库管理系统),系统会根据ABC原则和当前库存,推荐最优货位。
-
如果没有WMS,管理员需根据Excel库存表手动指定。
-
-
运送至指定货位: 将商品运送至系统推荐的货位,如
A-02-3-01
。 -
PDA扫描确认:
-
扫描货位码
A-02-3-01
-
扫描商品SKU码
SKU12345
-
输入上架数量
10
-
-
系统更新: WMS系统自动更新库存,记录
SKU12345
在A-02-3-01
有10件库存。
[图示:PDA扫描上架操作] ┌───────────┐ 扫描 ┌───────────┐ │ PDA │ ────────────→ │ 货位标签 │ │ │ │ A-02-3-01 │ └───────────┘ └───────────┘ ↓ 扫描商品 ┌───────────┐ │ SKU12345 │ └───────────┘
第三步:日常维护与优化
货位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持续的维护。
1. 定期盘点与审计:
-
每周/每月对重点货位进行循环盘点,确保系统库存与实际库存一致。
-
检查货位标签是否完好、清晰。
2. 动态调整:
-
根据销售数据的变化(如季节性产品、促销品),及时将新的爆款(A类商品)调整到黄金货位。
-
对滞销品进行清退或移至次要货位。
3. 5S现场管理:
-
整理: 清除废品和无用包装。
-
整顿: 货物摆放整齐,标签朝外。
-
清扫: 保持货架和地面清洁。
-
清洁: 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
-
素养: 让所有员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图示:5S管理前后的对比] 管理前: 管理后: ┌─────┐ ┌─────┐ │█ █ █│ │□ □ □│ │█ █ █│ 货物杂乱,标签不明 │□ □ □│ 货物整齐,标签朝外 │█ █ █│ │□ □ □│ └─────┘ └─────┘
记住这个闭环:规划 → 执行 → 检查 → 优化。
按照以上步骤操作,您的仓库将从“找货靠猜、盘点靠懵”的状态,升级为一个可视化、可量化、可优化的现代化高效仓库。现在就动手开始规划您的第一个货位吧!
暂无评论内容